新建区拥有264件有效发明专利,9071个有效注册商标,5个集体商标,3个中国驰名商标,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也已达8913万元。为贯彻落实“项目为先、实干奋进,争分夺秒拼经济”要求,近年来,新建区市场监管局主动深入企业,紧盯主导产业,以“挖”“拓”“提”三字诀,支持重点企业研发创新、技改升级、增资扩产,全力以赴开启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速度”,为新建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分析研判“挖”存量
激发活力,深挖存量。“我们组织了业务骨干对企业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信贷需求进行分析研判,根据结果给企业赋予相应的知识产权“运用指数”,实施量化分级。组建了专班服务队伍,制定出访企计划,实地走访科技创新企业,向企业详细介绍融资补助政策、融资流程。”新建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新建区市场监管局还对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质押融资的效果等持续开展跟踪监测评估和统计,建立“企业黑白名单”制度,进一步激发知识产权资源活力,努力深挖知识产权运用存量。
精准服务“拓”增量
推动融合,提升增量。服务专班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认真听取企业关于知识产权运用的意见和建议,重点了解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点、堵点。梳理归纳后,新建区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加强与银行、评估机构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南昌代办处等行业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办法,积极为企业规划“一企一策”的最优融资方案,提高企业办贷及质押登记效率。“我们尽可能多地去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为企业搭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平台,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结合,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努力提升知识产权运用增量。”新建区市场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企业纾困解难力度,让知识产权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加速器”。
统筹协调“提”变量
促进供需,推进转化。“目前我区已有6所高校、8家企业,共计146个高校专利和3个专利需求在线上线下进行展览展示。”新建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务专班深入域内高校、企业征集未充分实施专利和企业专利需求数据,为高校、企业提供政策讲解服务和业务指导,引导、支持高校、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的成果筛选、成果推介、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市场化运营等工作,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能力;组织高校、企业入驻江西省高校院所专利运营平台,指导创新主体高效利用专利技术转化桥梁,支持企业吸纳高校院所专利技术,强化促进知识产权供需精准对接,加快推进专利转化。

稿源:新建区局